小桥流水、鱼戏莲叶、曲径通幽;路旁的木质长廊里,黄发垂髫怡然自得。眼前的美丽景致并不是公园景区,而是梅河口市李炉乡永强村的一角。这样的农村,已然成为人们心里向往的“诗与远方”,是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环境优雅、美丽宜居的现代村屯。2018年以来,吉林省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通过系统部署、示范先行,整合资源、建管并重,经过3年时间,吉林省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基本实现了从“村村干净”向“家家干净”转变,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一提起农村,给人的印象,就是路旁垃圾成堆、雨天路面泥泞不堪、气味难闻。改变乡村人居环境,首先从村容村貌开始。吉林省在农村开展以“三清一改”为主题的村庄清洁行动,由“治脏”向“治乱”拓展。在农村,每个季节都有各种不同的问题。吉林省在广大农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的春季战役、夏秋战役、冬季战役,高峰期时全省每天出动清洁人员6万人、农民群众267万人,全省村庄清洁行动覆盖面达到100%,农村多年积存的陈旧垃圾清根见底,90%以上的行政村基本实现清洁干净目标。
走进梅河口市李炉乡永强村,柏油路面干净整洁,全村统一的彩绘院墙文化气息浓厚,荷塘小桥景致优美。绿化美化成果让这个小村庄仿佛世外桃源一般。村容村貌变美了,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盛夏傍晚,村民们坐在长廊里乘凉,村民周淑芝告诉记者,这些年村里的卫生环境变化非常大,村民的文体活动也更丰富了。
除了省里的投入以外,梅河口市每年还投入5000万元以上,启动“美丽乡村”创建,重点做好“园子、院子、屋子”三篇文章。梅河口市“以市、乡镇为主、部门社会参与”的投入保障机制,把农村环境管护资金纳入市乡两级财政预算,根据人口、公路里程和村屯布局,每年市乡两级财政按1:1的比例统筹环境管护资金,主要用于购置农村环卫设施、农村保洁员工资及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等项支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创建“美丽乡村”同步推进,实现了从“外在美”到“内涵美”转变。
3年来,吉林省共投入专项资金7760万元,完成村屯绿化美化3100多个,建设省级绿美示范村屯194个,新增村屯绿化面积7万亩,村庄公共照明设施不断健全。创建三A级标准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4000个,创建美丽乡村213个,打造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40多万户。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秀美的田园风光引来大批游客,带火了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带来的效益,也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在村庄美起来的同时,依托各地优势,重点进行休闲旅游产业规划,加大相应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民增收。
集安市依托良好的自然风光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以“全域旅游、全民致富”为引领,形成了环境因旅游更美丽、旅游因环境更兴旺的发展格局,走出一条具有集安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旅游发展融合之路。全市三年旅游综合收入实现58.6亿元,接待游客244万人次,两项指标均以30%的速度增长。
梅河口市农村多以水稻种植为主,曙光镇东太平村的稻田就在马路边,站在观景台上就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稻田画。“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7月28日一早,村里迎来了三五成群的游客,围墙上的水墨画、房檐下的红灯笼相映成趣,与稻田形成一幅秀美的诗画情景,吸引着游客拍照打卡留念。
时下正是香瓜上市的季节,曙光镇西太平村的生态园也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在西太平村村口,建起了“游客中心”。走在村里,不见一处柴草垛,整洁路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让游客连连称赞。洁白的围墙边都栽种着果树、榛子树,游客可以随手采摘。游客不但可以在瓜园里采摘香瓜,还可以住民宿、吃农家饭。发展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村民的一项重要收入,绿色生态已经成为吉林省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显着优势。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旅游产业齐头并进,实现了从“农村美”到“农民富”转变,农民们也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来,吉林省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在资金、技术和人力上优先安排保障。省农业农村厅县域经济处二级调研员王永顺说,“吉林省每年投入4.66亿元,每个行政村5万元。目前要‘由外向内’转变,针对院子里乱堆乱放物品进行整治,同时实现屋里的干净、整洁、卫生、健康。”未来5年,吉林省将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进一步提升整治水平,打造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环境优雅、美丽宜居的现代村屯,为建设美丽吉林、推进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