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展情况
联合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分组作业的方式,重点检查了全市33个乡镇、79个行政村、1座大型水库(二龙山水库)、10座中型水库、17座小型水库、21座塘坝、14个地质灾害点和9个山洪灾害点的“十二个强化”、各类责任人责任落实、水库各种方案预案编制、山洪及地质灾害演练、应急队伍建设、洪水调度、彩条布等防汛物资储备情况以及农田内涝等方面工作。
通过此次专项督查,检查组认为,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都能够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将防汛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防汛办都能够按照市防汛办的总体要求,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压实防汛责任人,高标准配备组成防汛抢险队伍,制定并完善各类方案和预案,督促所有水库、地质及山洪灾害点进行全方位的实战演练(涉及村屯的重要地质、山洪灾害点)或桌面推演。各县、各乡镇和各村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抢险机械,自筹或由县防指前置了一定数量的抢险物资,能够做到随时调用,基本满足抢险救援的需要。被检乡镇、村屯“三沟”工作基本完成,所有乡镇全面完成彩条布采购,并配发到小型水库、塘坝所在村屯。
梨树县金山乡、蔡家镇党委政府和二龙山水库、山门水库、下三台水库、上三台水库等四个水库对防汛工作高度重视,各级各类防汛责任制压实到位,内业资料齐全,预案标准规范,记录清晰明了。四个水库的预案标准能够紧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科学性、可操作性强,巡查、值班记录详实。金山乡“十户联保”、“一对一包保”工作开展扎实有效。蔡家镇“三沟”清理工作挂图作业,科学有序,有计划、有目标、有示图,沟渠相通,不留死角。郭家店镇编制的“防汛工作手册”,对全镇防汛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二、发现的问题
(一)防汛预案编制的实用性还有待于提高
各县(市)区的防汛预案普遍存在科学性不强,严谨性不足,合理性不够,实用性不高等问题,与辖区实际情况结合不紧密。一是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条件之一是境内一个流域发生较大洪水或者几个流域发生较大洪水。而我市实际上只有辽河和第二松花江两个流域,仅在伊通县有两个流域, 有的防汛预案中却仍生搬硬套成几个流域;二是预案中还存在启动每级应急响应后防指成员单位分工未体现、预案中成员单位职责分工不明确、防指成员单位人员发生变动没有及时调整、缺少专家组审核意见等问题;三是大部分乡镇、行政村的预案没有批复,且存在分工不清、职责不明、未体现具体工作、抢险队伍人员名单个别人员缺少联系方式等情况,达不到“一地一案,一点一策”的要求;四是水库超标准洪水预案不规范,缺少转移路线图、洪水风险图等;五是县级自然资源部门防汛预案中缺少地质灾害分布图,地质灾害演练没有备案,内容上出现海啸暴发、火山喷发等较大错误和启动应急响应定级标准出现“影响1千人,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内容;六是县级农业农村部门防汛预案中缺少防洪防涝措施。
(二)防汛备汛内业资料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是县级农业部门对内涝灾害研判不足,没有会商研判记录;二是县级水利部门虽然开展了河道清淤清障工作,但未制定具体的河道清障计划,缺少与农业农村部门交接小塘坝、小水利工程的记录;三是水库根据水情请示水利局调整泄洪流量,没有请示报告,只有记录。水库管理和防洪工程维护上存在欠缺,巡查记录本、防汛值班记录本不详实、有漏记等现象;四是涉及村屯人员队伍不够完善,个别人员缺少联系方式;五是对水库调洪标准不明确,具体判别条件不清晰;六是大部分乡镇、行政村缺少防汛检查记录(只有照片)、隐患排查表、人员转移路线图、防汛风险图等,无会商记录(有照片)和宣传、培训记录。防汛值班记录本不详实、不规范、有漏记等现象。临河乡镇、行政村缺少巡堤查险记录本;七是有小水库、小塘坝的村屯对发放的彩条布不知道怎么使用。
(三)物资储备和人员力量还应该进一步加强
一是前置防汛物资不足,县区管辖的中型水库前置防汛物资无纺布数量只有1千平方米,没有达到国家规定不少于2千平方米的标准;二是山洪、地质灾害点巡查人员相对匮乏,检查中山洪、地质灾害点人员反映,巡查应有2名以上巡查人员进行,不应当只有1名巡查人员;三是防汛专职人员力量薄弱,梨树县只有1名非专业的防汛专职人员,伊通县只有2名懂专业的专职防汛人员;四是个别防汛责任人人浮于事,检查组每到各县(市)区都要电话抽查责任人,有被抽到的责任人对自己的职责不清楚,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
(四)对防汛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亟待强化
一是个别县及所属部门、乡镇对防汛工作还存在思想重视不够、警惕性不高、应急准备不足、统筹协调不到位等问题,个别县小水库调度职责没有按照国家、省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分工执行,水库日常管理、运行维护、调度由水利部门承担,还执行原有的县级《小型蓄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方法》,只对小农水进行了交接,没有交接记录,没有进行技术指导,工作上敷衍了事,6次防汛工作总结除更换了照片和在时间上做了改动以外,内容几乎一致。其所属个别部门甚至存在不配合市防汛督导检查工作的现象;二是个别乡镇汛前储备的防汛物资,由于前期辖区内出现险情,使用后没有及时补充。民兵水库储备的防汛物资,木杆部分腐烂、铁丝锈蚀、编织袋大部分老化不能使用;三是戴家堡子水库泄洪道闸前有铁质拦鱼栅。
三、农田形成内涝灾害原因
市防汛督查组对受内涝灾害严重的乡镇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认为农田形成内涝灾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高速公路建设时在农田排水方面考虑存在不足;二是乡道、村村通道路建设时,原有的小排水系统沟渠被占用,没有建设桥涵。乡道建设的部分河桥、渠桥过窄或高度不够,满足不了排水需要;三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田间路未充分考虑农田排水问题,没有建设排水、排涝系统;四是小河流、小渠道、道路边坡及边沟、护路林、路肩、堤防背水面堤坡、排水渠等沟渠被农作物占用,不仅影响堤防、排水渠道安全,人为制造隐患,还阻碍行洪,抬升河道、沟渠水位,使农田、村屯排水困难;五是原有的天然小池塘、湿地被挖掘成小鱼塘或者被占用成为农田,给排水带来影响。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强化责任落实,巩固“三沟”工作成果
各县(市)区政府,要结合“路长制”、“河长制”、“田长制”,夯实“三沟”各项责任制。一是要制定和完善巡查制度,量化工作目标,科学规划“三沟”工作,做到沟渠相通,排水顺畅;二是要督促各职能部门加强管理,确保责任到人,防止反弹;三是要抓好“三沟”边角余沟的相通、收尾清淤工作,确保工作成果见实效。
(二)强化协同联动,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水利部门和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强协作,科学规划,沟渠相通,界线分明,确权清晰,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合理制定清淤、清障计划。一是要组织人员对区域内的沟渠、道路桥涵、河流进行隐患排查,登记造册,制定整改措施;二是要重点排查田间路、乡路,科学规划,恢复排水系统。对破坏、侵占小河流、小渠道、蓄滞洪区、道路边坡及边沟、护路林、路肩、堤防背水面堤坡、排水渠的行为依法依规坚决打击,该清理的坚决清理,做到沟是沟,田是田,路是路,界线清晰;三是要做好小塘坝、蓄滞洪区管理、洪水调蓄、调度等工作,并对辖区内的河流、排水主渠进行隐患排查,针对前期暴露出来的河道淤积、农作物垃圾堆放河道、越河桥梁过窄、高度不够、河道出口过窄等问题向相关部门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
(三)完善防汛预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防汛预案是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洪水灾害而预先制定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是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险救灾的依据。各县(市)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防汛抗旱目标、任务和措施也不尽相同。各县(市)区(各部门、各乡镇、村屯)一是要密切结合当地的气候、地理特点、洪水特性、防洪工程现状、现实隐患灾害情况、社会经济情况,从实战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编制防汛预案,并进行审议;二是预案编制要以实用和便于操作为目的,编制过程中要对本辖区的防洪除涝工程、物资供应、通讯建设、城镇防汛、各种灾害种类等进行深入了解,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三是要对预案进行细化,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的防汛职责和具体任务,堵塞漏洞,消除死角做到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一目了然,从而做到遇汛不乱,操作有序,最大程度上减少灾害损失。
(四)积极筹措资金,保障防汛物资储备
国家防总和省防办多次发文强调要在重要隐患点、大江大河、险工险段、重点部位前置储备一定数量的防汛物资。今年我市遭遇有历史记录来以来最大的降雨量,各县(市)区防汛形势严峻,防汛物资消耗较大。检查中发现各县(市)区部分中型水库前置储备防汛物资不足,各县(市)区要及时进行补充,立即整改。目前,部分乡镇汛前储备的防汛物资几乎消耗殆尽,再遇险情将面临无防汛物资可用的境地。各地、各部门和乡镇要积极筹措资金,根据本地防汛工作实际情况,及时有针对性的补充防汛物资,避免资金浪费。
(五)抓实队伍建设,提高专业能力水平
此次督导检查过程中,两类责任人反映,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理论性太强,实用性不够,培训的内容太高深,听不不懂,且脱离实际。建议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要深入乡镇、村屯,多听取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邀请具有多年防汛经验的本地工作人员、老同志做教员,开展分类培训、实地培训,针对可能遇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进行通俗易懂的现场讲解,以期收到实效。同时要进一步抓好技术责任人、巡查责任人队伍的建设,增加巡查人员队伍数量,每个山洪、地质灾害点至少要配备2名以上的巡查人员。
8月末,市防汛办将针对督查中发现问题的县(市)区,组织人员对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对工作敷衍塞责或整改不到位的,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并报市委、市政府,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